上栗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7|回复: 0

立秋是哪天_什么时候立秋及立秋有什么特点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3-9-18 20:18:3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今天立秋是哪一天
2016年立秋时间是08月07日 09:52:58
立秋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,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;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(公历8月7-9日之间)。“秋”就是指暑去凉来,意味着秋天的开始。到了立秋,梧桐树开始落叶,因此有“落叶知秋”的成语。从文字角度来看,“秋”字由禾与火字组成,是禾谷成熟的意思。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,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,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。
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:“一候凉风至;二候白露生;三候寒蝉鸣。”
凉风至: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,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。
白露降: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。
寒蝉鸣: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。
“立秋”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。从这一天开始,天高气爽,月明风清,气温逐渐下降,正如谚语所说:“立秋之日凉风至”,“早上立了秋,晚上凉飕飕”。但“立秋”的早晚又有很大区别,所谓“早立秋冷飕飕,晚立秋热死牛”,即是提醒人们不可对“立秋”盲目乐观,有时候“立秋过后,还有‘(秋)老虎’在一头”。其实,“立秋”降温最大的法宝是下雨,“秋前秋后一场雨,白露前后一场风”,这是人们长期观察总结得出的结论。

立夏、立冬、立秋和立春分别是什么时候?
立春:二十四节气之一。春季开始的节气。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。
立夏:每年5月5日或6日,太阳到达黄经45°为“立夏”节气。
立秋: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°时为立秋。
立冬:太阳位于黄经225度,11月7-8日交节
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,这四个节气合称“四立”。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,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,自立春到立夏为春,立夏到立秋为夏,立秋到立冬为秋,立冬到立春为冬。

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,而且在自然界、在人们的心目中,春意味着风和日暖、鸟语花香,也意味着万物生长、春耕播种,所谓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。时至立春,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,太阳暖了。气温、日照、降雨,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,趋于上升或增多。
“二十四节气”中的“立春”,地域分界线在今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,当立春交节时,那一线以南地区,已有春的气息了。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色彩的节气,这种转折在全国范围并不是十分明显,但立春后白天渐长,意味着最严寒的时期基本过去,天气开始逐渐回暖,万物渐次复苏。在南方岭南,早春的气息已扑面而来;而在北方,立春,更多只能说是春天的前奏,并没进入春天。
立冬,立夏,立秋,立冬,分别指什么时候
立春,公历2月3-5日交节,当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交立春节气。立夏,公历5月5-7日交节,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交立夏节气,夏季的第一个节气,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。立秋,公历8月7-9日交节,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。立冬,公历11月7-8日交节,太阳位于黄经225度。

扩展资料:
立春,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,又名正月节、立春节、岁首、岁旦等。上古“斗柄指向”法,以北斗星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。现行的“定气法”划分节气,当太阳到达黄经315°时为立春节点。立春,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,乃万物起始、一切更生之义也。
立,是“开始”之意;春,代表着温暖、生长。干支纪元,以立春为岁首,立春既是春季的开始亦是岁之首。上古时代,礼俗所重的还不是正月初,而是立春日;重大的拜神祭祖、祈年、迎春和农耕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儿天举行;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,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。 [1-3]
立春作为“二十四节气”之一,与立夏、立秋、立冬一样,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。由于中国幅员辽阔,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,“立”的具体气候意义并不适用于全国各地,所对应的地域只是我国华南地区,分界线在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。
立春时(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达10摄氏度以上算入春),那一线以南地区,已有春的气息了;但我国93%的陆地面积上都还是冬,到黑龙江,往往是在谷雨立夏时才入春。“立”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意义。
2019年立秋是哪一天?
2019年立秋的确切时间为:8月8日3时12分。
立秋是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,时间通常在每年8月7或8或9日。每到立秋节气,气温开始下降、天气逐渐凉爽,古有谚语说:“立秋之日凉风至”。
立秋也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:“秋”就是指暑去凉来。立秋时,北斗指向西南。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,秋高气爽,月明风清。

扩展资料:
立秋迎秋的古老风俗
立秋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民俗节日,人们把这一天当作酷热与凉爽两种天气的分界线,因此对它非常重视。
在河洛一带,民间早有立秋迎秋之俗,封建帝王也不例外。周朝时,逢立秋之日,天子便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京城西郊迎秋,祭祀少皋、蓐收。汉代天子立秋要射猎,表示秋来扬武之意,并用猎物来祭祀宗庙。
宋朝时,宫廷内中殿要种一棵梧桐树,立秋时太史官启奏“秋来”,同时想办法让一两片梧桐叶落下,表示报秋。民间则流行戴秋叶,或者用石楠的红叶剪成花瓣,插在鬓边。
随后,立秋风俗被广泛传播并得到多样化的发展。杭州一带则流行食秋桃。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,每人一个,吃完把桃核留起来,等到除夕时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,认为这样可以一年不生瘟疫。
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“渣”,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,并有“吃了立秋的渣,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”的俗语。
参考资料来源:中国网-立秋迎秋的古老风俗
今年是什么时候立秋的
今年立秋是8月8号,已经过了。具体是
2019年08月08日 星期四
己亥年(猪年)七月初八
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,时间点在每年公历8月7日-9日之间,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。

今年哪天立秋
马上就要进入大暑节气了,“暑”就是热的意思,而大暑就是 指大热,也就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一个节气就要到来了。今年大暑节气是在7月23日,农历六月二十一日。大暑节气以后,就是24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。那农村俗语“秋后一伏,热死老牛”是啥意思?今年哪天立秋,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呢?
在解释这句俗语意思之前,很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何谓“三伏天”。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,农谚说“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”,说的就是这个三伏。而三伏具体是指头伏(一伏)、中伏(二伏)和末伏(三伏)。
古人对于何时入伏也是有说法的,俗语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就是依据,其说的是在夏季节气后第三个庚日就是头伏了。而立秋以后第一个庚日就是末伏,其中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,因为每个庚日相差是十天。中伏的长短则不一样了,有的年份是10天,有的年份是20天。今年的中伏就是20天,因此今年的三伏天一共有40天,其从7月12日入伏,一直要到8月20日才出伏。
很多人比较关注立秋是早晚,因为在农村有“早立秋凉飕飕,晚立秋热死牛”的说法,如果是在早上立秋,那后面的天气就比较凉爽了,立秋到了,酷热天气即将结束。
相反如果是在晚上立秋,那酷热天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,甚至在秋后可能还会出现秋老虎。而今年是在年8月8日03:12:57立秋,根据这句俗语来看,今年就是早立秋了。
不过,对于早立秋和晚立秋,还有另外一种说法,那就是俗语中的“早”和“晚”指的是阴历的日期,而不是到达黄经角度时在一天的早晚。
其具体是以农历七月份为参照,如果立秋时还没有进入到农历七月份,那就是早立秋。相反,进入七月份了才立秋,这个就是晚立秋了。根据这种说法,今年是8月8日,农历七月初八了,那就是晚立秋了。这种说法是比较背大众所接受的,农夫也认为是有点道理的。今年应该是属于晚立秋了,毕竟农历七月初八了才立秋。

什么时候立秋及立秋有什么特点
立秋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一个节气,指的 是太阳黄经到达135°的那一个时刻。这样 的话就很容易的处理球的时间了吧,一般 都在8月7日或者8日。造成的误差是因为 历法和地球轨道的略微偏差。现在的天文观测已经可以将立秋时间精确计算到几万年以后,而且时间精度可以到秒!根据地球公转规律和开普勒第二定律就可以得出准确的立秋时间!
立秋后,进入秋季,太阳的直射点从11°32′N南移到5°57′N。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,白天时间缩短,日照时数日趋减少,给予北半球的光和热一天天减少。太阳辐射的减弱,使地面在白天能得到的热量渐渐减少。而夜晚延长,地表向太空辐射的热量反而增多。由于地面吸收的热量渐渐少于地面散失的热量,气温开始出现由高转低的趋势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Archiver|手机版|上栗论坛 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3-9-30 00:43 , Processed in 0.198360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